2023“SCIP+”绿色化学化工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落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12-20





  12月15日,2023“SCIP+”绿色化学化工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暨颁奖典礼在上海化学工业区举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上海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马静出席决赛暨颁奖典礼并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基铭,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华东理工大学校长轩福贞,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管泽民,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主任魏乃新,上海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侯金花、朱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挺,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健,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翔宇,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副总裁李良君,中国化工学会副秘书长宫艳玲,上海市科学与技术委员会二级巡视员、社会发展处处长郑广宏等出席决赛暨颁奖典礼。


  据组委会介绍,本届大赛以“绿色·化未来”为主题,围绕化工产业的“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碳循环”三大主命题和16个指定命题,广征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方案。共有502支团队参赛,覆盖全国110所高校,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以及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经决赛争金,清华大学海源清能团队折桂创业创新组,河北复朗施纳米科技有限公司问鼎创业实践组。经专家评比,法国AXENS团队获海外赛区一等奖;基于卓越的创新贡献和行业领导力,李寿生获“创新领航奖”,并受邀担任“大赛组委会名誉主席”。


  马静在致辞中指出,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正式投运三年来,正在形成从政策体系、要素集聚到资源配置的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模式,逐步实现从“筑巢引凤”到“固巢养凤”,再到“强巢生凤”的华丽转身。下阶段,将以更大力度提供政策制度保障、更快速度推进配套服务完善、更高效率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动创新中心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和创新策源地,为上海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开路先锋作用做出贡献。


  李寿生充分肯定了大赛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日益提升的影响力,并在致辞中表示,绿色低碳发展正在引领全球经济的新未来,全力提升全行业的创新能力是唯一出路。希望年轻人保持热情,勇攀科技创新高峰,创造丰富多彩的化学工业新未来,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寄望上海化工区继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一如既往地引领全国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2023“SCIP+”绿色化学化工创新创业大赛于6月27日正式启动,历时半年。经过多轮选拔,6组优秀的创业实践组和创业创新组项目脱颖而出。赛场上,6支“争金”团队逐一进行作品展示,阐述各自项目的创新设想思路和发展空间潜力,并回答决赛评委团的现场提问。经过来自国内外领先化工企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等专家评委的多维度评审与综合考量,清华大学海源清能团队获得创业创新组金奖,该团队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引导下的清华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博士博士后人才组成,屡获国内外著名多项科技奖项。项目为中国自主研发制造,浓差能绿色发电技术,聚焦国内清洁能源发电瓶颈,以新能源浓差能发电技术为核心,利用不同浓度溶液带电粒子在渗透膜中产生的感应磁场,实现清洁能源梯级利用,串并联特色技术已列入国家重点项目,浓差能高效发电技术也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项目已提交国际化学会“国家重大科技难题”,属于中国领先,国家稀缺技术,反电渗析渗透膜发展的一大进步。截至目前,新能源浓差能发电已拥有35种发明专利,涉及串并联特色技术等多个方面。


  创业创新组银奖为华东理工大学“飞镀科技”团队,项目致力于研发高端PCB电镀添加剂,打造绿色环保型电镀铜配方,推动电镀行业绿色环保化发展。飞镀科技团队的核心PCB电镀添加剂为原创研发,配方可实现满足高端PCB的电镀工艺,配方低毒低酸、可循环性强、绿色环保。


  创业实践组金奖为“复朗施纳米科技团队”,河北复朗施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创新技术驱动研发的纳米新材料科技公司,填补了国内“卡脖子”短板,获得45项国家专利,形成了涵盖全流程的纳米新材料研发及量产能力。复朗施自主研发并拥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EEM技术平台,现已获得40余项国家专利,将高纯度、小尺寸、多种类纳米新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应用有机整合到一起,大幅改善和提升新能源、精密电子、金属3D打印、碳中和等行业产品的品质和功能。


  在“‘碳’创新,‘化’未来——青年科学家圆桌对话”环节,复旦大学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龚鸣,浙江大学研究员、研究组长邵洋洋,瀜矿环保联合创始人兼CEO周小舟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围绕大赛“未来材料、未来能源和未来碳循环”主题共同探讨绿色未来。论坛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副出版人张岚主持。(陈鸿应)


  转自:中化新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